對我來說,阿信是一部可以去電影院看的片子,
那些年大概會找來看。
但如果擺脫國片的情感,那阿信我還是會找來看,
那些年應該是看都不會看。
很多觀眾看到那些年驚為天人,等看了阿信痛哭流涕。
但我相信有這些反應的人看過的電影應該還沒有超過200部。
怎麼說呢?本來想說台灣的電影觀眾還需要再教育。
不過這是一個很棒的開始,我覺得。
至少讓很多一年平均看一部電影的人進戲院了,
至少讓很多一個月平均看一部電影的人,
在八月或九月選了這兩部其中一部,甚至全部。
電影院出現了久維的大排長龍,竟然都是要看國片!
很棒的開始,不是嗎?
但昨天我卻看到了蘋果上的謬論,
我先貼個開頭,看個大概就好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新一代的台灣電影導演們,硬是把被上一代導演搞到死透透的台灣電影拯救回來。這現象說明了上一代導演曾宣稱:他們的電影沒人看,是因為好萊塢電影資金雄厚,故事和特效都太炫耀煽情之故……是個謊言;不過是為自己謀殺了台灣電影找個代罪羔羊(好萊塢)罷了。
手法孤傲難獲共鳴
自從《海角七号》重振觀眾對台灣電影的信心之後,這幾年的片子都有相當好的評語和收入。今年票房更亮眼,《雞排英雄》、《命運化妝師》、《殺手歐陽盆栽》、《翻滾吧!阿信》、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繼去年《艋舺》之後,5部片子的票房都超過2千萬,符合新聞局資金獎勵的門檻,可獲票房1╱5的補助拍下一部電影。其中《那些年》的票房已經超過1億。這還不包括9月份將上演魏德聖執導的《賽德克,巴萊》。
完整評論連結:
http://tw.nextmedia.com/applenews/article/art_id/33632034/IssueID/20110830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這篇評論真是亂七八糟,
拍小眾電影的人從來也不敢把國片興亡當作己任,
面對好萊塢大舉入侵的年代,殺豬公還想一步登天上太空,
這怎麼可能?
你要從報告班長突然進化成星際大戰這是有可能的嗎?
然而拍藝術電影的人從來就沒有放棄他們在這塊領域的熱情,
持續的發光發熱。
那為什麼商業電影沒人拍?因為沒有資方願意出錢阿。
出一次賠,再出一次慘賠,再挺你一次賠到脫褲,
你說哪個資方還敢玩下去。
頂多是真的很有興趣,出個錢就當作是在做功德吧,
但是誰會把一整個月的薪水丟功德箱呢?
又不是期貨股票,連樂透都稱不上。
2008年<<海角七號>>開了第一槍,這是當年最好看的一部國片嗎?
絕對不是阿!但無疑的是最合大眾味口的一部。
市場上欠缺的,不就是這一味嗎?
雖然以我的觀點,
海角七號完全比不上同梯<<九降風>>與<<囧男孩>>,
甚至連魏德勝籌錢拍片的故事都比<<海角七號>>好看,
但市場上就是欠這味,你先找到機會開發就贏了。
就像可樂一樣,大家就是要那個喝汽水的Fu而已。
連汽水都沒有的國家,你會想去那邊開咖啡廳嗎?
但那些拍藝術電影的人,就像在原始部落開咖啡廳。
他們認為這裡絕對有懂咖啡的人,只是很少而已。
持續的在咖啡上鑽研,開發出一種又一種獨到的絕世風味。
只不過沒人買單而已XD。
然而有一天,有個商人來賣汽水大賺一筆。
後來大家知道,原來要賣汽水才是賺錢最快的方式。
於是瘋狂的開始做汽水的生意。
然後有人開始怪那些開咖啡廳的人,
說以前沒汽水喝都是他們害的!!
還說他們做的咖啡都是垃圾!!
這是什麼道理XD。
雖然我沒打算去戲院看那些年,
但這部電影根本不需要人家肯定,票房早已肯定他們了。
我當然也是樂見其成,畢竟提供市場可樂也是很重要的事。
不過像這樣的片子大賣到這種程度,
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意與反感也是很正常的阿。
尤其是那些已經喝習慣咖啡的人阿。
用可樂能追到女孩嗎?不行吧。
傳統的豆漿呢?更不可能吧。
珍奶或50嵐之類的或許有那麼一點機會。(如果沒塑化劑的話)
不過帶去咖啡廳喝咖啡聊是非不是最快嗎XD?
在我看來,那些年,一起追的女孩沒追到,
阿信努力的翻滾,其實,也沒追到女孩XD。
可是可是可是,目前看起來,
賽德克巴萊好像要把女孩帶去咖啡廳了XD,
實在讓人很期待呢,希望這段戀情會有好結果!
btw,看到預告中的徐若瑄我就決定要一要去戲院看賽德克巴萊了X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